【国医在身边】立秋养神正当时

2024-08-05

国医在身边

立秋养神正当时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

      “乳鸦啼散玉屏空,一枕新凉一扇风。”大暑之后,时序流转至立秋,标志着秋天的序幕悄然拉开。秋天,常被赋予肃杀之意,预示着自然界的万物开始进入收获与沉淀的阶段。古籍历法有云:“斗指西南维,即为立秋之时,阴气渐升,万物始受肃杀之气,依秋之节令,谷物至此而熟。”自立秋之日起,微风送爽,气温由炽热逐渐转向和煦。然盛夏余温尚存,秋阳依旧炽烈,尤其是在立秋前后的时段内,众多地区仍被炎炎夏日所笼罩,这一现象被形象地称为“秋老虎”。据气象资料所载,这种酷热难耐的天气状况,往往要延续至九月中下旬,方能真正感受到凉爽秋风的轻抚,天地间的气息也随之变得清新宜人。

图片

(图片来自于网络)

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起居养生

图片

中医理论中,秋之三月,乃阴气渐生之时,倡导人们顺应自然规律,早卧早起,以调养身心。此倡议深具智慧,意在强化夜间的休息质量,弥补夏日里因酷暑难耐而可能导致的睡眠不足。在清晨初醒之际,不妨于床上稍作停留,舒展四肢,闭目养神片刻,再缓缓起身,此举对于增强体质,促进健康大有裨益。

随着立秋节气的悄然降临,自然界的气温也将逐渐步入凉爽的轨道。在此背景下,居家生活的我们更应注重环境的调适,避免24小时不间断地使用空调,尤其是在夜幕低垂之时,更应减少空调的依赖,以免过度贪凉而损伤身体正气。相反,我们应充分利用早晚时分的气温优势,勤开窗通风,让清新的空气自由流通,从而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与清新,为健康加分。

图片

(图片来自于网络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情志养生

图片

立秋之后,精神调养应当致力于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,确保神志的安定与愉悦的心情。在此过程中,需严格避免陷入悲忧伤感的情绪之中,以更好地适应秋季所特有的平和之气。鉴于秋季天干物燥的自然特点,人们往往易于感受到烦躁与不安,进而可能引发情绪的不稳定,乃至增加罹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。因此,务必保持开朗豁达的性情,积极寻求快乐与满足,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,增进情感沟通与理解。同时,应以平和冷静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,唯有如此,方能有效预防自己陷入抑郁的心理困境之中。

图片

(图片来自于网络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运动养生

图片

立秋之后,湿热天气尚未完全退去,因此在此时进行健身锻炼时,应避免运动量过大及活动过于剧烈。具体而言,运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:首选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锻炼,以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的体力过度消耗及皮肤晒伤风险。此外,在高温湿热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运动亦应谨慎,以防身体不适。总之,合理安排运动时间,确保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锻炼,是保障健康的重要前提。

图片

(图片来自于网络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饮食养生

图片

《素问・脏气法时论》有云:“肺主秋……肺应收敛,故当急食酸以助其收,酸能补之,辛则泻之。”此言明确指出,酸味食物具有收敛肺气之功效,而辛味食物则能发散肺气而致其泻。鉴于秋季宜收不宜散之特性,建议减少葱、姜等辛味食物的摄入,同时适量增加酸味果蔬的食用。

时至秋季,肺金当令,若肺金过旺,则可能克制肝木。基于此,《金匮要略》提出了“秋不食肺”的观点,旨在避免过度补益肺脏而伤及肝脏。

此外,秋季燥气盛行,易损伤人体津液,因此,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主。《饮膳正要》指出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并需避免寒凉饮品的摄入。”另有观点认为,秋季宜食用生地粥等滋阴润燥之物。

综上所述,秋季时节,推荐适量摄入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滋养胃阴、促进津液生成,从而达到益胃生津的效果。



图片

(图片来自于网络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立秋特色按摩调养

图片

1、按摩手太阴肺经

经常性地对手太阴肺经进行摩擦,具有宣肺、利肺的作用,对于维护呼吸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。尤其是在秋季,随着经络循环到手太阴肺经,这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绝佳时机。

此外,当咳嗽症状出现时,通过用力重掐拇指尖端的少商穴,能够有效缓解咳嗽不适。对于女性而言,按摩此经脉还具有改善面部色泽的效果,特别是对于面色苍白、指甲苍白或暗紫的情况,效果显著。同时,该方法还能帮助调节情绪、消除疲劳,并有助于减少面部皱纹。
2、补养肺推拿法

冬季是多种肺部疾病的高发期,如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及反复感冒等,这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密切相关。因此,秋季应尤为重视肺部的养护。以下是几种简便易行、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:

(1)捶背法:采取端坐姿势,保持腰背自然直立,双目微闭,全身放松。双手握成空拳状,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地捶打脊背中央及两侧各30次。此法有助于畅通胸中之气,疏通脊背经脉,并具备健肺养肺的功效。
(2)摩喉法:保持上身直立并仰头,颈部伸直。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至胸部。按摩时,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,虎口对准咽喉部,适度用力向下按搓。此法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。
(3)浴鼻法:双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发热后,用拇指外侧沿鼻梁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约30次。此法可增强鼻部的耐寒能力,有助于提升肺气,并可用于治疗伤风、鼻塞等症状。若采用冷水浴鼻,效果更佳。具体操作为将鼻子浸入冷水中,闭气片刻后抬头换气,再重复此动作3至5次。另外,也可使用浸有冷水的毛巾敷于鼻部。

图片


阅读1
分享
写下您的评论吧